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有著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2009年3月,烏蘭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都”。
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京蒙產業園區,就有一座為馬鈴薯而建的博物館。由北京市房山區企業——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項目落地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博物館建筑面積為3000平米,是一個融合展覽、科普、體驗、互動于一體的綜合性展館。
薯都馬鈴薯博物館的建設方案包括:馬鈴薯的歷史起源,馬鈴薯傳播與發展,烏蘭察布市作為中國薯都的發展情況和優勢,馬鈴薯產業的文化傳播與未來發展趨勢。博物館通過回溯馬鈴薯堪稱傳奇的歷史文化故事,引出烏蘭察布市在馬鈴薯產業方面的傾力投入和廣闊未來,側重點在于薯都薯文化的展示和介紹。
展館分為兩層,一層首先是將馬鈴薯的歷史軌跡與故事性、趣味性、科技感、互動性相結合,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副色彩斑斕,充滿沉浸感的傳奇畫卷,著重講述馬鈴薯在烏蘭察布安家壯大,產業規?;l展,成就“中國薯都”美名的故事;二層由“代理館長”、智能語音講解機器人“優友”帶領大家參觀。體感互動、知識問答、VR實驗室.....二層將單純的文史類博物館轉變為了更具參與性和知識性的綜合型博物館,可以使游客與館區設置進行很好地互動,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馬鈴薯歷史文化信息。當然,游客還可以在馬鈴薯主題餐廳制作“美食”,在虛擬駕駛器上進行“收獲馬鈴薯”游戲。
在烏蘭察布建設“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鑄就了“薯都”文化靈魂載體,積淀了“薯都”文化底蘊,用文化指引馬鈴薯產業發展,推動烏蘭察布文化、旅游業發展,從而以馬鈴薯文化扶貧,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持續增收奔小康。